招生热线
0772-2082015
0772-2082016
7003全讯入口

横贯纵延,创新劳动课程体系

  作者:徐红艳 审核:陈官凤  |   发布时间:2022-11-03 | 来源: 本站 | 点击数: 331次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400全讯白菜网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确定了“课程引领、多元融入、创新创造”的劳动教育理念,以课程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思路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通过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实现动手、动脑、动情、动心的劳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精神的形成。

 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劳动课程的体系化

在劳动周的基础上,增设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程,开足课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订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按劳动理念、通识劳动、专业劳动三大模块,明确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知识与实践内容、并形成层级递进。

以数控专业为例,因专业劳动模块的设置为:一年级以生产劳动安全、劳动态度为主,主要劳动实践是自我服务劳动,以及立足实训基地的7S管理”开展机床的清洁、保养等基础性劳动;二年级立足专业技能,开展专业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三年级为顶岗实习或升学,侧重于社会责任感、生产作业中的综合劳动素养培养。 

 课横向贯通,实现劳动教育学科渗透

学校制定《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劳动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向主题班会课、公共文化课、专业课横向渗透,同时,在劳动课程中融入劳动美文、劳动计算、专业技能等学科知识,实现劳动与学科课程的同向同行。一是劳动教育向主题班会课渗透。利用班会课开展节约粮食、节约用水、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工匠精神等节约节俭、绿色环保、劳动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勤俭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二是劳动教育向基础文化课渗透。在语文、数学、历史、思政、心理、体育等课程中拓展并强化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劳动教育向专业课程渗透。专业课教学加强包括劳动安全、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的劳动教育内容。强化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与成效。

多元纵向延伸,实现劳动内容全覆盖

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劳动中所涉及的劳动内容必定非常广泛的。因此学校强调劳动教育内容的纵向延伸,充分挖掘与开发劳动课程教学内容,融劳动安全、工具使用、劳动法规、社会责任、劳动精神、劳动情感、自我服务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劳动创新等于一体,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多元化纵向延伸。

劳模工匠进课堂,实现劳动精神的升华

一是校外劳模工匠进课堂,二是校内名师能手进课堂,三是大国工匠视频进课堂,四是共和国科技成就进课堂。学校聘请了全国技术能手及广西劳动模范陈家玉、王业嵩、朱飞等,校内全国技能手谢越峰、吴祖阳等开展专题劳动精神教育。通过劳模工匠的亲身经历、典型案例、科技创新等多角度、多领域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与价值观,弘扬与传承甘于沉潜、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劳动与兴趣结合,实现劳动中的创新

 学校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于内容趣味性、成果可见性开发融专业技能与劳动于一体的劳动项目,寓教于乐,在收获成功的同时实现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动漫与游戏专业设置有簸箕画制作的劳动项目,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内容画在竹制簸箕上,也可以画在工艺伞、折扇等物品上,以及手绘墙设计与绘制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了激光雕刻劳动项目,学生可以用亚克力板等制作自己心仪相框、手机架等,也可以制作象棋、印章等作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了彩喷绘画劳动项目、邮轮乘务专业设置了十字绣劳动项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开展自建房模型制作等等,学生在完成劳动的同时还可以收获艺术品,让学生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实现了劳动与文化课、专业课的同向同行育人,实现了劳动内容的多重覆盖,以劳动实践实现动手、以创新劳动实现动脑、以工匠精神助力劳动情感发展实现动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体现动心,助力了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更深的高度挺进。

 

 劳动教育向主题班会渗透

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劳动模范、柳州工匠王业嵩宣讲

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劳动模范陈家玉在实施教学

 学生簸箕画作品展示

学生激光加工作品展示

 

 

 

 

 

 


校园动态
横贯纵延,创新劳动课程体系
  作者:徐红艳 审核:陈官凤  |   发布时间:2022-11-03 | 点击数: 331次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400全讯白菜网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确定了“课程引领、多元融入、创新创造”的劳动教育理念,以课程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思路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通过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实现动手、动脑、动情、动心的劳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精神的形成。

 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劳动课程的体系化

在劳动周的基础上,增设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程,开足课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订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按劳动理念、通识劳动、专业劳动三大模块,明确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知识与实践内容、并形成层级递进。

以数控专业为例,因专业劳动模块的设置为:一年级以生产劳动安全、劳动态度为主,主要劳动实践是自我服务劳动,以及立足实训基地的7S管理”开展机床的清洁、保养等基础性劳动;二年级立足专业技能,开展专业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三年级为顶岗实习或升学,侧重于社会责任感、生产作业中的综合劳动素养培养。 

 课横向贯通,实现劳动教育学科渗透

学校制定《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劳动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向主题班会课、公共文化课、专业课横向渗透,同时,在劳动课程中融入劳动美文、劳动计算、专业技能等学科知识,实现劳动与学科课程的同向同行。一是劳动教育向主题班会课渗透。利用班会课开展节约粮食、节约用水、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工匠精神等节约节俭、绿色环保、劳动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勤俭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二是劳动教育向基础文化课渗透。在语文、数学、历史、思政、心理、体育等课程中拓展并强化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劳动教育向专业课程渗透。专业课教学加强包括劳动安全、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的劳动教育内容。强化集体备课、听评课制度,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与成效。

多元纵向延伸,实现劳动内容全覆盖

学生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劳动中所涉及的劳动内容必定非常广泛的。因此学校强调劳动教育内容的纵向延伸,充分挖掘与开发劳动课程教学内容,融劳动安全、工具使用、劳动法规、社会责任、劳动精神、劳动情感、自我服务劳动、家庭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劳动创新等于一体,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多元化纵向延伸。

劳模工匠进课堂,实现劳动精神的升华

一是校外劳模工匠进课堂,二是校内名师能手进课堂,三是大国工匠视频进课堂,四是共和国科技成就进课堂。学校聘请了全国技术能手及广西劳动模范陈家玉、王业嵩、朱飞等,校内全国技能手谢越峰、吴祖阳等开展专题劳动精神教育。通过劳模工匠的亲身经历、典型案例、科技创新等多角度、多领域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与价值观,弘扬与传承甘于沉潜、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劳动与兴趣结合,实现劳动中的创新

 学校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于内容趣味性、成果可见性开发融专业技能与劳动于一体的劳动项目,寓教于乐,在收获成功的同时实现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动漫与游戏专业设置有簸箕画制作的劳动项目,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内容画在竹制簸箕上,也可以画在工艺伞、折扇等物品上,以及手绘墙设计与绘制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了激光雕刻劳动项目,学生可以用亚克力板等制作自己心仪相框、手机架等,也可以制作象棋、印章等作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了彩喷绘画劳动项目、邮轮乘务专业设置了十字绣劳动项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开展自建房模型制作等等,学生在完成劳动的同时还可以收获艺术品,让学生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实现了劳动与文化课、专业课的同向同行育人,实现了劳动内容的多重覆盖,以劳动实践实现动手、以创新劳动实现动脑、以工匠精神助力劳动情感发展实现动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体现动心,助力了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更深的高度挺进。

 

 劳动教育向主题班会渗透

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劳动模范、柳州工匠王业嵩宣讲

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劳动模范陈家玉在实施教学

 学生簸箕画作品展示

学生激光加工作品展示